|
|
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最早是根据北斗七星“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即为立春。在现行的二十四节气中,是根据太阳黄经度数制定,当太阳达到黄经315°时为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寓意着冬季已经过去,开始万物复苏。明代作品《群芳谱》中写:“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传统习俗
立春祭
立春祭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还有迎春之举,于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可以解春困,还可以通气,使人保持青春。
文学资料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本文章转自 上业运营推广平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节日精神文化生活,激励广大群众振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