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 帮助信息
新闻频道
文化强省 共奏华章
时间:2023年12月01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省以服务群众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出了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性相融合的文化发展之路—— “民间传唱的‘黄梅调’登上大雅之堂,不仅在神州唱响,更走向世界。 ”88岁的闻名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说。 


“小时候,骑在哥哥肩膀上看露天电影,现在电视都是高清的了,想看什么看什么。 ”与共和国同龄的张建国回忆道。 


“文化单位搞改革,刚开始,还真不适应。短短几年,产业发展了,企业做大了,大伙的干劲更足了。”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员工陈敬华说。 65年来,在日月牙异的江淮大地上,文化建设的“交响”激昂跃动,文化生活的乐章愈发悦耳。


文化建设姹紫嫣红绽放异彩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省贯彻‘革故鼎新’的戏曲改革方针,在原部队文工团和旧戏班社的基础上,吸取新人,组建新的艺术整体,传统的文化艺术获得复活。 ”省文化厅相干负责人介绍说,庐剧、泗州戏等剧种先后进京汇报演出,获得首都各界人士好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传唱大江南北;文学、美术、话剧、杂技等艺术门类也绽放出壮丽的色彩。 


“我们的家乡,在盼望的旷野上……”这首洪亮的改革开放进行曲,正是在农村改革发源地——我省凤阳县小岗村诞生进而唱响全国的。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文化事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消息报刊、精品图书唱响时代主旋律;良好舞台艺术作品、庞大题材美术作品层出不穷;黄梅戏、杂技走出国门,成为文化交流的一道亮丽风景…… 


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舞红花鼓灯,进入新世纪,省委、省当局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2011年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立足建设美好安徽的新愿景,明确提出“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


2012年,省委、省当局出台《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细化了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目标、建设路径、庞大举措和保障措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对照《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文化体系围绕实现2016年阶段性目标,以文化影响力、竞争力和团体实力进入全国十强乃至更高位次为标杆,将“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的宏伟愿景细化为理论社科强、思想道德强、消息出版强、广电影视强、网络舆论强、文化演艺强、文化产业强和文化开放强八个详细方面。 “八个强”,关乎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关乎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关乎产业转型的文化动力,关乎美好安徽的对形状象。


文化阳光普照城乡惠及百姓 


2008年8月8日晚,地处大别山深处的岳西县石关乡石关村,男女老少喜上眉梢地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接通了旌旗灯号线路,看上了清晰的电视节目。 65年来,文化惠民的脚步从未停息,城乡居民尽享“文化大餐”。 1952年10月,省当局发出关于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转达;1956年,省群众艺术馆成立;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实施“杜鹃花工程”,以州里文化站为载体,推动农村文化科教一体化建设;1994年以来,我省坚持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童心大舞台”“送欢乐到下层”等运动深受群众喜好。闻名徽剧表演艺术家李龙斌说:“我从18岁起每年都会参加下下层演出,近40年来已经记不清为乡亲们演了多少场了。只要乡亲们想看,我乐意一向为他们演下去! ”


想上网冲浪去文化站,想读书看报到农家书屋……从2007年开始,州里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相继纳入全省民生工程“大盘子”;到2012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州里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三项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 

“建”起来更要“用”起来,2008年以来,全省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神经末梢”向下层延长,打造综合性文化阵地。 2013年以来,我省以农夫文化乐园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新路径。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近期在我省调研当代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时说:“农夫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为全国提供了珍贵经验。 ” 文化产业从小到大快速崛起 2008年出现了全球性金融危急,安徽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表现出茂盛活力。 

2013年,全省文化产业增长值达844.95亿元,占GDP比重4.44%,成为全省经济增加的新亮点、转型发展的新动力。省属文化企业集团近5年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3.6%、22.9%、22.5%,高出其他省属企业12.1个、5.7个、6.4个百分点。

不是全国文化体系体例改革首批试点省,发展文化产业既无区位上风,又无政策上风,然而,敢为人先的安徽人高举改革和创新的旌旗,不等不靠、自加压力、自求发展,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极大释放了文化生产力。 既要获得专业奖杯更要赢得群众口碑,文化生产单位和企业真正把艺术作品当作文化产品来打造。在中宣部已经开展的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比中,我省共有60部作品获奖。 十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十大文化改革发展示范企业、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

一批重量级评比吸引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品牌企业和园区集聚,安徽的文化“硅谷”呼之欲出,一批文化“小巨人”茁壮成长。

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江淮大地,正奏响最精美的协调音符、最豪迈的奋进之曲!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枞阳人与桐城派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